聂广军、李素萍团队在Nature Reviews Cancer发表综述:肿瘤进展过程中血小板的动态作用及其治疗意义

发布时间:2023-12-02 | 【打印】 【关闭】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研究员、李素萍研究员团队应邀对肿瘤进展过程中血小板的动态作用及其治疗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系统总结,相关综述以The dynamic role of platelets in cancer progression and their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Reviews Cancer期刊(Nature Reviews Cancer, 2023, doi: 10.1038/s41568-023-00639-6)。

血小板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肿瘤驯化血小板促进肿瘤进展的分子机制,精准特异的靶向血小板治疗,有望提供全新的肿瘤治疗方案。聂广军研究员、李素萍研究员团队长期致力于开发肿瘤驯化血小板指导的肿瘤治疗与诊断策略。在前期工作中,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载带血小板清除抗体的聚合物-脂质体杂化智能纳米药物,定点清除肿瘤局部血小板,扩大血管内皮间隙,从而提高化疗药物的瘤内富集,实现了化疗增效减毒的科学目标(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7, 1, 667-679);构建了系列具有临床转化潜力的聚合物智能纳米药物,负载血小板激动剂,实现特异性的肿瘤血管栓塞(Nature Biotechnology, 2018, 36, 258-264;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20, 4, 732-742),或血管生成抑制和化疗联合(Cancer Research, 2023, 83, 2924-2937)。同时,团队开发了一种检测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微流体器件,用于准确判断肿瘤预后并预测肿瘤相关血栓并发症(Cell Reports Methods, 2023, 3, 100513)。此外,团队研发了一种具有逻辑门控回路的智能纳米结构,可以精准响应血小板激动剂,释放药物或成像剂,有望为体内肿瘤的诊疗提供新方法(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14, 4898)。

该综述文章重点介绍了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及其治疗意义。肿瘤细胞促进体内血小板产生,改变血小板的胞内结构和内容物。活性改变的血小板可促进原发肿瘤的生长、血管形成、免疫逃逸和化疗抵抗,同时增强肿瘤细胞侵袭性,促进循环肿瘤细胞在远端内皮的粘附和定植,形成转移灶。文章进一步对研究血小板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的角色转换、解析肿瘤细胞-血小板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开发靶向抑制血小板的药物进行了总结、展望并给出了研究建议。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博士生陆泽方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聂广军研究员和李素萍研究员(兼共一)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8-023-00639-6

 


. 肿瘤细胞与血小板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