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第264期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1-06-10 | 【打印】 【关闭】
报告题目:基于高速原子力显微镜的生物物理研究  
报  告 人:焦放 特聘研究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时      间:2021年6月10日(星期四)9:15
地      点: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科研楼3层阶梯教室
邀  请 人:裘晓辉 研究员

摘要:近年来随着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以同时具有纳米级空间分辨率和亚秒级时间分辨率为代表的新型高速原子力显微镜(HS-AFM)技术的成熟,使得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在液体生物环境下直接成像,来实时观察和追踪生物分子的结构动态,行为过程和作用机理成为可能。高速原子力显微镜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DNA等)动态,生物纳米机器组装,以及功能纳米材料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基于高速原子力显微镜系统,这里将对新型穿孔素蛋白(perforin-2)的自组装及其细胞膜穿孔机理;Septin骨架蛋白的自组装、动力学和作用机理;病原体收缩注射器(R-type pyocin)外壳的弹性常数和能量储存等进行探索和研究。

报告人简介:焦放,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2011-2016年 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2017-2021年 先后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James De Yoreo组、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Simon Scheuring组和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Georg Fantner组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致力于开发和利用多功能高速和原位原子力显微镜技术,拓展其在生物大分子领域的应用。博士期间,探索包括类肽生物分子可控性自组装形成一维、二维及三维高级结构的机理及应用;单个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键合能。博后期间,主要研究蛋白质分子在类生理条件下的自组装、分子动态、动力学和作用机理,同时亦摸索细胞中生物纳米机器(比如病原体释放的收缩注射器,真核细胞的内吞囊泡)的形成和作用机理。近年来,参与了美国能源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欧洲研究协会的多个科研项目。至今已在Nature, Nature Materials, 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ngewandte Chemi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Letters等专业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